蒋开平中医口碑(蒋开平 税务)

抖店动销抖店体验分提升抖店任何业务可添加微信:ad07668

四眼井胡同也叫四眼井街,位于开平二街。从阁儿上顺北大街往北行走120米,处于东侧第一条东西走向的次街即是。胡同西口连通北大街,东端直顶东城墙根下。后来城墙被拆除,东口打开,修建了一座跨越东护城河的小石桥,四眼井胡同可以连通城内外。胡同全长400多米,宽十几米,是

蒋开平中医口碑(蒋开平 税务)

四眼井胡同也叫四眼井街,位于开平二街。从阁儿上顺北大街往北行走120米,处于东侧第一条东西走向的次街即是。胡同西口连通北大街,东端直顶东城墙根下。后来城墙被拆除,东口打开,修建了一座跨越东护城河的小石桥,四眼井胡同可以连通城内外。胡同全长400多米,宽十几米,是城内既长又宽的街道,也是二街的一条主要街道。赵、杨、尹等几个大户人家均住在这条街上。

据居民杨鹤鸣介绍,杨家早年在这条街定居。其曾祖父杨景瑞经营油坊有道,使得家业旺盛,人丁兴旺,购房产,置土地,“杨家油坊”享誉开平城。杨景瑞父亲为人宽厚,助人为乐,不惜钱财,为了解决街道里的居民生活用水问题,便与街坊邻里商量,决定自筹资金打一眼水井,于是,让长子杨景瑞操办,在自家大门前宽敞的空地上,打一眼大口井。开平城的地势较高,地下水位较深。这眼井几丈深,从下至上都由方块青石砌成。原本是井筒直径1丈多的大口井,用两大块优质平板石料,每块开凿了2个孔,对接着盖在井口上面,形成方方正正四眼井。由于夏季整条街的雨水都通过这里流入护城河,为防止污水流进井里,在井的周围铺就了2尺高的宽大石头砌的平台,使得井台干净整齐。

刚开始,大家挑水都是用手拔水桶,谁家挑水自带井绳。因为井深,井绳长,尤其是拔水以后井绳又湿又沉,很不方便。后来决定安装辘轳。在井口上,南北方向竖立一块巨型长板石当作支架,在其东西两侧每个井口上安装一个辘轳作为起重设备。井绳是用上好大青麻打成,既柔且韧,极耐水浸,4个人可同时在井上汲水。因此街道得名“四眼井胡同”。

昔日胡同里的居民皆以此井为生,到这眼井挑水的居民范围很广,除本胡同和东西两端往北的人家以外,东大街北侧居民也穿过南北走向、百米多长的无名胡同来这里挑水。所以四眼井台上昼夜挑水的人不断,经常排队等候,只有中午前后挑水的人较少。1971年,开平老城区安装了自来水,居民生活用水方便、卫生多了,四眼井口被填埋,而印迹着岁月沧桑的古街道至今犹存。

四眼井胡同流传下许多故事。在胡同西头北侧有一座兴福寺,坐北朝南。据传,兴福寺始建于唐朝,是当时石城县(开平旧称)的三大寺庙之一。公元922年4月,契丹国天皇帝耶律阿保机攻打石城县时将其烧毁。1810年版《滦州志》称:“兴福寺,在开平镇,金大定年(1161—1189年)敕建”。也就是兴福寺被毁200多年后由金国重建。1998年夏季,二十三中学扩建时,在原兴福寺的位置出土了几块残碑,只有碑头,没有下一半,材质为石灰岩,腐蚀得很厉害。碑头石面两侧是二龙戏珠,下面镌刻着六个篆字“重建兴福寺碑”。寺院占地面积17.48亩,分东西两个院,西院为主是大院,共设三层殿堂,南低北高,登一层殿要登很高台阶,第三层大殿位置最高,人们称其为“楼子殿”。东院院落小、均是平房,主要是僧人居住。1912年,随着民国政府兴起寺庙改学堂,兴福寺被改为滦州第二高等小学校,是唐山市成立最早的国民学校。1976年唐山大地震,校舍成为一片废墟,震后修建校舍116间。1996年,在新城区新建校舍,确定校名为唐山市开平小学,老校址转让给毗邻的二十三中学。

兴福寺在清宣统二年(1910年)时,东邻滦州警务局第九分居,再东邻就是著名的赵家祠堂,处于四眼井街中段,坐北朝南。祠堂占地面积4亩左右,四周有围墙,大门开在南面,门框两侧有对联:祖居石城蒸尝万载,脉延天水俎豆千秋;横批是赵氏祠堂。院里的套院内有一层大殿,殿内塑赵养蔚坐像,塑像须髯下垂,神采奕奕,栩栩如生。坐像头戴圆角长方形帽翅的乌纱帽,身穿塑有“海水江牙”的蟒袍,胸前带有海水波纹和一只仙鹤回头望着一轮红太阳的“补子”,腰横玉带,足凳朝靴,神态庄重。大殿上的四条岔脊都塑有骑凤仙人和龙、凤、狮子、海马、天马狻猊、獬豸、斗牛等脊兽,正脊两端除塑有张口吞脊的鸱吻外,还有两只“铁叉飞雁”,分别安装在正脊的东西两端。在祠堂庙宇的殿脊上安装“铁叉飞雁”是很罕见的。据说在清朝只有受到“皇封”“御赐”恩准才可用此安装,否则是违法。

据说,赵家祠堂始建于清朝初期,经清朝皇帝敕封修建。赵养蔚,字青城,开平富户,名冠滦州,明万历年间举人,后解职回开平,担任地方民团的“刚练”,维护当地社会治安。当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时,赵养蔚为了抵抗清兵,组织民团铸炮、筑台。当清兵左翼部队路过开平时,赵养蔚下令紧闭城门,对清兵进行炮击。当时清兵目的是进攻北京,因此并未停留,匆忙地向北京挺进而去。清兵占领北京建立了清王朝,清廷为了利用汉人巩固新政权,四处寻找各地有识之士来辅佐江山社稷。清廷了解到赵养蔚是位有胆有识的将才,就下旨调他进京。赵养蔚以为清廷调他进京是大祸临头,便吞金自杀身亡。清廷得到赵养蔚的死讯后,为了收买人心,追封他为御史,并拨帑银为其建筑祠堂,还准其塑像穿戴明朝官服待履,以示旌表。

赵家祠堂曾于1935年由赵氏宗族捐款进行一次重修,塑像、壁画、天花板和雕梁画栋以及大殿上的脊兽都焕然一新。所有的雕塑绘画都由本胡同修庙、雕塑艺人郝文辉塑绘而成,复旧如初。祠堂平时关闭,每年清明节赵氏家族组织祭奠。由看管祠堂的人拿着钥匙,清明节之前便打扫卫生,干干净净祭祖宗。居住在开平、赵庄、郑庄子等地的赵氏后人们都会携带祭祀礼品集聚在这里。50年代中期,开平小学增设带帽中学班,将祠堂拆毁,扩充到开平小学校。

从四眼井街东头沿着古城墙内侧往北走100多米,直到北城墙根东北角内侧,昔日曾有一个占地30多亩的大院,是赵氏宗族群居建筑。据赵氏二十二代孙双龙介绍,大院的正中有东西排列、房屋山连山的10个居民院落,各家院子均南北长60多米,虽不是深宅大院,也算庭院深深。全部居住赵氏北门十二、十三、十四世人口,取名赵家花园 。因东北角方向有一座六角凉亭,故称此处为“亭子街”,至今600多年。过去这个大院四面有围墙,在东、西墙的中间开设大门,有门房。赵家鼎盛时期,曾经设门卫,白天看门,晚上定点锁门。院内自打一眼井,安装了碾压谷物的碾子,使这块居民区成为“世外桃源”。

来源:《开平的胡同》 作者:李树生

抖店动销抖店体验分提升抖店任何业务可添加微信:ad07668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sumchina520@foxmail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r789.cn/498.html